山东新闻联播
分享到:
【环保督察整改再落实】以生态振兴支撑乡村振兴
来源: 齐鲁网     编辑: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12日    
简介:

【环保督察整改再落实】以生态振兴支撑乡村振兴

【导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济宁邹城以采煤塌陷区土地治理为突破口,把生态负担转化为生态红利,探索出乡村振兴的新途径。

【正文】 这几天,济宁邹城市太平镇平阳寺村的姜忠来经常去看塌陷的老镇街,过不了多久这里将被水彻底淹没,变成用来科普宣教的地质公园。

【同期声】 邹城市太平镇平阳寺村村民 姜忠来:塌陷的你像这个地方,它是镇政府,往前是平阳寺中学,现在全部都下沉下去了,当时这一条街,我父亲用自行车驮着我上这来赶集,集市,很风火这个地方。

【正文】 邹城市太平镇辖区内有4座煤矿,年产原煤1000多万吨。多年来,煤炭开采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导致采煤区大面积塌陷,土地无法耕种,姜忠来等附近8个村的村民只能靠外出打工谋生。 【同期声】 邹城市采煤塌陷地治理办公室主任 潘高伟:老百姓地越来越少了,越来越稀缺,所以我们思路就是有效增加耕地面积,让老百姓有地可种,通过挖深垫浅的方式,通过煤矸石填充的方式,修复2000多亩,新增600来亩耕地。

【正文】 塌陷的土地修复了不少,分到地的村民却依然很失望。

【同期声】 邹城市太平镇平阳寺村村民 姜忠来:一亩地原先收1000斤,现在也就是收600斤,它不可能跟咱这种地一样实的,它底下肯定是虚的,每年春上或者是秋天浇地就会灌下去,就没法种了这一片,越灌越深,对人还很危险,还得想着去打工或者在附近找点工作干。

【正文】 农田不好种,鱼塘不够分。怎样才能真正做好塌陷地的治理?邹城市想到了建设“湿地”这个办法。

【同期声】 邹城市国土局副局长 王鲁平: 主要的依据还是结合山水林田湖草,结合这么几个事,我们转变了思路,按照生态环境来进行打造。我们把这些水域全部进行了打通,形成了一个大的水系,一些包括湖心岛的打造,矸石山的整治,我们也把它种上了树木,现在塌陷地不是负担了,应该说是变废为宝。

【正文】 不再以恢复耕地为主,而是充分利用塌陷区丰富的水资源,在生态上做文章。2016年,方案变更后的邹城市太平采煤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获得了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立项支持,争取到了中央扶持资金3亿元,地方配套资金6000万元,邹城市启动了总面积1000多公顷的太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原来杂草丛生的荒滩,开始变成以生态保育、科普宣教、乡村旅游为特色的景观带。去年,为了让村民们彻底摆脱塌陷土地带来的困扰,同时给湿地建设提供充裕空间,当地政府联合辖区煤矿总投资12亿元,搬迁平阳寺、黄厂等8个村庄,在湿地附近高标准建设了幸福新城社区,让4000余户百姓免费搬进了新居。

【同期声】 邹城市太平镇平阳寺村村民 姜忠来:搬过去新村这种房子肯定很好,很舒服,接近200个平方吧,水电暖都有,现在邮电局,邮政储蓄这些方便老百姓的,这些都集中在一块了。

【正文】 良好的环境还吸引了6家生态农业企业来湿地旁落户,解决了近千人的就业问题。姜忠来也返乡在其中一家食用菌生产企业干上了管理工作。

【同期声】 邹城市太平镇平阳寺村村民 姜忠来:都是夫妻来,原来的夫妻都上外边打工去,外边打工不好打了,现在我就把那头放弃了,选择上这边来的,因为这里离家近,公司越好,我们可以发展发展。 【正文】 以良好生态做为支撑点,太平镇逐步实现人才、产业等全方位的乡村振兴。目前,太平国家湿地公园二期项目正在施工,将用5到10年时间,打造成为5A级景区。

【同期声】 济宁邹城市太平镇杏行村村民 许心科 建成湿地公园以后,有玩的地方,有外边旅游了它带动产业发展,产业发展以后有收入了,那不更富裕了。

【展开】

次播放
我要留言
齐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山东广播电视台下属21个广播电视频道的作品均已授权齐鲁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公司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东省广播电视台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