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外媒体记者争相提问,大家都希望更多地了解山东。70年来山东的发展历程,给记者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同期声】 记者 崔真真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的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世纪50年代增长了近350倍,也就是说,现在山东1天创造的财富相当于过去全年的5倍,这样的成绩是如何取得的?以“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为目标的高质量发展中山东又有哪些亮点?这些都是中外记者关注的重点。
【同期声】 阿联酋中阿卫视首席记者 馨玥
今天我关注的问题是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因为一带一路是时代的倡议,我知道山东它是一个沿海的省份,然后它拥有全中国(海岸线)的六分之一,所以它有这方面的优势,我们最关注的是和中东地区、阿拉伯国家,未来都会有哪些方面的合作。
【同期声】 中国—南亚东南亚新闻交流中心记者 比拉尔•萨博利
通过这次活动我是第一次接触到山东,了解到了山东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对山东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我希望今后有机会我们可以在各方面与山东展开交流合作。
【同期声】 记者 崔真真
在新闻发布会序厅同步进行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山东发展成就展上,十多种独具山东特色的美食带给人们舌尖上齐风鲁韵的味蕾享受,杨家埠木板年画、淄博琉璃、费县手绣,这些山东名片让中外记者品味着传统的山东味道。我身后的60多张照片和十几件实物展示,则将我们从非遗文化拉回到山东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他们是山东高质量发展的代言,用一种特别的方式讲述着70年来的山东故事。
【同期声】人民日报社记者 潘俊强
走向深蓝,需要强大的这个海工装备, 我去过烟台的中集来福士,还有青岛西海岸新区的船舶制造基地海西湾,在那里看到的很多的这个大国重器。让我感到非常的震撼。
【同期声】 新华社记者 于佳欣
山东作为经济大省,我认为它的新旧动能转换的做法对全国经济发展都会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刚才家义书记也提到了山东的传统产业占工业比重70%,在这样的背景下,山东通过改革开放创新,大幅提升了新动能和新技术的占比,我认为这将不仅使山东的发展焕发新的活力,也将为全国经济发展助力。
【同期声】 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首席时政记者 侯娜
我们都知道山东的文化符号都是享誉全球的,比如说泰山,比如说我们的孔孟文化,比如说我们的沂蒙精神,那么我们怎么样把这个优秀的传统文化变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在这个新时代的背景下,去加强这么一个经济增长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