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念英烈于心中,更要守护好他们的英灵。在微山县两城镇南薄村,有一座十几年前建起的纪念碑,碑上镌刻着14位烈士的名字和革命事迹,而守护它的是已经95岁高龄的赵玉美老人。
【正文】清明节,对赵玉美老人来说是最重要的节日。这天,他要去他修建的烈士陵园扫墓。
【同期声】济宁市微山县两城镇南薄村村民 赵玉美:“我省吃俭用立这个碑,花了3600块钱立了一块碑,教育群众。”
【正文】他人眼里的赵玉美思想进步,可他心里却有一个永远弥补不了的遗憾。
【同期声】济宁市微山县两城镇南薄村村民 赵玉美:“打仗你也参加了吗?没有,我小胆,我不敢打仗,不敢拿枪,所以我在后方干,支援前线。”
【正文】1944年,二十岁出头的赵玉美在抗日小学教书,他的伙伴们去了前线,都牺牲了。
【同期声】济宁市微山县两城镇南薄村村民 赵玉美:“我立碑想纪念这些烈士,他们给我们争得了幸福,他们没活到我们今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了,没见到这个市面,也没有得到这个胜利果实。”
【正文】就在老人立碑前整理资料时,却发现烈士名单里没有他的同学孟昭智。
【同期声】济宁市微山县两城镇南薄村村民 赵玉美:“很好的同学,同位。我说我加上吧,他说不能加,你没有这个权利。你得叫村里写证明,到乡镇,乡镇到县,县里到省。”
【正文】虽然程序繁琐,路途遥远。当时已经80多岁的赵玉美硬是凭借着惊人的毅力,为同学孟昭智增补成烈士。2004年,纪念碑立了起来,这里成了老人来的最多的地方。他在这里和伙伴们聊天,整理卫生,弥补自己的遗憾。也因为这件事,赵玉美成了十里八乡的名人,许多志愿者也加入了守护墓碑的队伍。
【同期声】济宁市微山县两城镇南薄村村民 赵玉美:现在我有两个想法,一个是向国家捐献遗体,另一个,我守护烈士们,把我埋到这个(旁边)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