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闻联播
分享到:
菏泽郓城:一个PPP项目的三次招标
来源: 齐鲁网     编辑: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29日    
简介:

【导语】菏泽郓城县是我国首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在承担试点任务的过程中,两年吸引社会资本12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个欠发达县,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让我们通过一个项目的三次招标来看一看。

【正文】南湖新区是郓城县重点打造的新城核心区,现在,一个新的星级酒店正在选址,而最初,它并不在项目的规划中。

【同期声】郓城县住建局总工程师 宋绍强:

原来规划设计的是一万平方的商业建筑,社会资本方根据他们在外地运营管理的经验,认为商业建筑做一个星级商业宾馆可能盈利点更高,也可以减少政府的缺口补助。

【正文】项目规划过程让社会资本方广泛参与,做到公开透明。在确保公益投资占绝大多数的情况下,留下一定空间让社会资本方经营,以减轻财政负担。南湖新区就是以4000万的政府注资启动的,但第一次招标却没有成功。

【同期声】中电建郓城投资公司总经理 尚福强: 

开始我们对郓城这种规模的城市做这种PPP项目是有顾虑的。

【正文】顾虑,来自对政府“暗箱操作”的担忧。由于PPP项目享受一定的融资便利,有些地方便想方设法把一般项目包装成PPP项目,这为后期运营埋下了风险。南湖新区项目启动时,虽然询标的企业不少,但投标时却空了场。

【同期声】郓城县PPP办公室主任 王勇:

提交文件的时候不够三家,这次项目就流标了。他们对我们的政府的诚信持有怀疑态度,认为把他们拉过来就是作为陪衬,早就内定了资本方。

【正文】为了消除疑虑,郓城县与询标企业逐个沟通,让社会资本方了解全县财政支出以及投资状况。同时,规范操作,每走一个流程都向社会及时公布。然而,三个月后的第二次投标,却依然以流标结束。因为,社会资本方期望的回报并没有得到当地政府的承诺。

【同期声】郓城县委书记  刘文林:

在推进过程中既要保证投资方能有一个合理的回报,又要最大限度地保证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正文】不承诺,不托底,确保项目不留隐患。但如何提升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郓城县改变闭门造车的老办法,所有的项目在拿出总体规划后,邀请有投标意向的企业参与详细设计,利用他们的经验最大限度挖掘赢利点。第三次招标,央企中电建路桥集团拿下了这个投资10多亿元的大项目,投资收益率为6.3%。

【同期声】郓城县PPP办公室副主任 吴兴全:

6.3%的项目收益率在我们当时中标的时候,应该来说在全国都是比较低的,因为当时据我们了解一般的社会资本方中标的回报率一般都在8%左右。

【正文】流程规范,方法创新。目前,郓城已经有34个项目纳入国家PPP项目储备库,总投资245亿元,其中,落地项目12个,投资接近120亿元。

【同期声】郓城县委书记 刘文林:

诚信对一个地方政府来讲是一个名片,是一个品牌,对所有投资方来讲是一个保证,能够让所有的资本方对政府能够放心,对他们的投资能够安心,能够得到合理放心的回报。

【展开】

次播放
我要留言
齐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山东广播电视台下属21个广播电视频道的作品均已授权齐鲁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公司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东省广播电视台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